焦點
-
別真的傻傻等!號稱24年來最好的工藝製程、Intel 14nm將會繼續無限加
臨近2020的年底最尾聲,聖誕鐘聲響起,對於玩家來說,想等更進一步的Intel 11代產品除了暫時只能在筆電版上頭看到Tiger Lake-U之外,就算是打算在明年Q1上場的Rocket Lake-S也仍然是14nm的版本,按時間來看,14nm的存世時間已經超過6年之久,即便Intel技術開發高級副總/總經理Ann B. Kelleher宣稱14nm具備最好的性能與產能、比他在Intel公司工作了24年見過的所有工藝製程還要好,相信也不能作為一再說將轉進10nm甚至更高製程卻沒半分長進的理由。 玩家期待Intel更先進製程的推出應該等的已經夠久了,只不過依照Intel的考量,繼續投資在14nm上面能夠帶來的獲利更是主要重點,看看高級副總裁兼製造與營運總經理Keyvan Esfarjani的說法’’在過去的三年中,我們的晶圓產能翻了一番,這是一筆巨大的投資。我們部會停止,還會繼續往前走,我們將繼續投資晶圓廠產能,以確保能夠滿足客戶不斷增長的需求。’’ 在結合先前Ann B. Kelleher提到的,2021年Intel的10nm產能將超過14nm,就算10nm已經進入到SuperFin工藝,但是14nm仍然會繼續存在,畢竟以官方認知與思維邏輯來看,4座晶圓廠通通14nm滿載產能(愛爾蘭、以色列、亞利桑那、俄勒岡州)下,也不可能一下子就都全部放掉,這樣的前提下,在更下一代的7nm、5nm恐怕還有得等,就算Intel有提到說會在2021 Q1會公布7nm進度也可以預料會先是PPT(簡報版XD)而已! 只是,對手都已經7nm成熟將邁向下一步的5nm、3nm了,還停留在14nm與10nm之間搖擺與停頓裹足的Intel,到底還想要把14nm+++..............到哪個境界就真的是在考驗玩家的耐性,即使不久前大力推廣「真實使用體驗」、「真實世界效能」這些論點,對玩家來說,也只是因為測試數據追不上對手而玩的把戲罷了,畢竟連測試數據都落後一大截的情況,難道真實玩遊戲跟使用電腦的時候還可以大逆轉不成? 來點實際的強心針吧!別搞這種洗腦式的催眠行銷了~(敲碗等著桌機版11代登場看有多神、只不過還是14nm+++++++++++++++++++)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傳蘋果已拿下台積電3奈米製程訂單?!iPhone、iPad、Mac系列繼續稱霸市場?!
在全球化工廠的推波助瀾下,眼下所見的所有東西都幾乎是集結了全世界的智慧與人力而產生的,像你我手上所拿的iPhone也是,但比較起來,我們台灣和iPhone的關係又更加親密了些,至少台積電一直是蘋果各種產品中的晶片供應商(一種半路認親戚的概念,哈)。 然而蘋果在A14仿生晶片上使用5奈米製程,於今年推出並大獲成功後,在光刻技術方面早已領先全球不知道幾步,更甚至推出了自研晶片M1,且明年的A15仿生晶片將繼續使用台積電的NP5製程技術,甚至,蘋果已經獲得了台積電2021年5奈米生產線中的80%訂單。 但蘋果似乎不以此為傲,據外媒報導,蘋果已和台積電達成了協議,在2020年3奈米製程開始量產之前,將成為首批使用者。(遠望Intel還在14nm跟10nm掙扎...) 不過有意思的是,假設台積電無法在短時間將產能提升的話,那現有的台積電的3奈米製程產量就將幾乎完全被蘋果獨佔,加上我們都知道,蘋果現在是台積電最大的客戶,除非有公司有辦法投注比蘋果更大的資本,否則誰也無法從蘋果手上搶走台積電3奈米製程的產能計畫(瞬間小編覺得有種:只要龍五手上有槍的感覺...),這也意味著,蘋果將在接下來幾年內,於處理器晶片的性能上領先其他公司一步,至少在3奈米量產之前都會是這樣。 但前陣子三星才放話說,將跳過4奈米製程,直接進軍3奈米製程,並且力拚與台積電在2020實現3奈米量產。 相信各位都知道引發特洛伊戰爭的傳說之因,是三位女神爭奪一個金蘋果所導致的,現在放回現代來看,竟如此的有既視感,回顧台積電與三星的競爭,從2011年開始的28奈米製程量產,一直逐步演變成20奈米製程時,一直都是台積電一支獨秀,三星為了搶回鋒頭,跳過20奈米、直衝14奈米,來迎戰台積電所研發的16奈米製程。 只是蘋果還是蘋果,老奸巨……我是說老謀深算,用雙供應鏈策略來應對,只是卻傳出三星晶片不如台積電的消息,最後還是在A9晶片上,輸給了台積電, 自此之後,台積電在蘋果產品中的供應地位已然無法動搖。如今三星又來放話,究竟只是暴虎馮河還是真的胸有成竹呢? 那麼在明年之後,到底會是蘋果獨佔3奈米製程而稱霸全球呢?還是三星急起直追,超了台積電的車,進而暴增3奈米全球產能,導致蘋果獨霸地位不保呢?今年就快要過去了,我們就接著期待這場「21世紀的希臘神話金蘋果爭奪戰」吧。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在家也能身歷其境的「偽出國」,《微軟模擬飛行》正式加入VR功能
由於全球肺炎的疫情的關係,全球上演「全境封鎖」,大家的消遣娛樂都只能宅在家中,想要出國旅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不少玩家開始尋求替代方案來進行「偽出國」,其中有著優異畫質、精細地圖建模的《微軟模擬飛行》更可以說是在家體驗戶外風光的最佳遊戲選擇。 《微軟模擬飛行》在推出的時候,就以驚人的細膩畫質、高還原度的操作體驗在市場收穫不少好評,不過可惜的是,如此主打觀賞體驗的遊戲並沒有支援VR功能,讓它在身歷其境的體驗方面少了那麼一點味道,而當初官方也承諾會在未來補上這項功能。 如今微軟正式宣布遊戲能夠新增VR功能了!凡是有購買遊戲玩家不需要額外付費,都能夠透過遊戲更新獲得這項功能,並且遊戲支援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各大VR設備,包含:自家的Windows Mixed Reality Headset、HTC VIVE、Oculus、Valve等,讓玩家能夠即使不能出國,也能就由VR裝置實現「偽出國」,沉浸在山明水秀的國外風景中。 (出不去、只好用VR來安慰一下想出國的心~)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tfx_rF16Yc&feature=emb_title&ab_channel=MicrosoftFlightSimulator ▲開發團隊向大家介紹VR模式 值得一提的,《微軟模擬飛行》本身就是一款硬體需求比較嚴苛的遊戲,加上由於VR設備內部是有兩塊螢幕在交互運作的,因此理論上它會消耗更多的硬體資源,所以微軟這次也有一併公布VR模式的「最低」硬體需求: CPU:Intel Core i5-4460 或 AMD Ryzen 3 1200 記憶體容量:16GB GPU:NVIDIA GeForce GTX 1080或同等產品,且須至少具備8GB以上記憶體 硬碟容量:至少150 GB 網絡頻寬:5 Mbps以上 另外,微軟也表示將在今年的夏季將遊戲移植到新世代Xbox Series X/S主機上,讓沒有那麼高預算的換頂級顯示卡的玩家也能一睹國外美景,只是Xbox目前一直沒有VR設備的相關消息,所以移植到遊戲機上後是否能使用VR裝置就還是個未知數了。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守住最強行動版單核寶座?!多款Intel Tiger Lake-H、AMD Cezanne-H跑分曝光!
隨著2020即將進入尾聲,面對即將迎來的2021,在年初就有許多新產品準備發布,這其中也包含搭載全新處理器、顯示卡的新世代筆記型電腦,相信玩家們與小編一樣都相當期待。 在Intel這邊派出的是全新10nm Willow Cove架構的Tiger Lake,其中Tiger Lake-U已經在最近登場,透過先前小編介紹的ASUS VivoBook S14 S433EA在GPU-Z的Bench測試擁有接近600的單核效能表現來看,用上全新架構、製程的Tiger Lake勢必不容小看,而更高階的Tiger Lake-H也即將於下個月登場。 在AMD這邊就是Cezanne與Lucienne的Ryzen 5000行動版系列,其中Cezanne更是採用與桌上型Ryzen 5000系列相同的7nm Zen 3架構,相信許多玩家期望在筆電上能再看到AMD輾壓對手的場面。 而越接近發布時程,勢必就會有越來越多資訊會逐漸曝光,推特網友TUM_APISAK近日就在Geekbench 5發現了多款Intel Tiger Lake-H、AMD Ryzen 5000系列行動版處理器的跑分成績,分別是Intel陣營的i5-11300H、i7-11370H與AMD陣營的R5 5600H、R7 5800H與R9 5900HX。 透過該測試成績可以發現,這三顆AMD的單核成績相比前代4800H(約1081分)都有相當不錯的成長幅度,推估應該都是採用Zen 3架構的Cezanne家族。 不過要論單核效能,Intel果然還是專家,雖然14nm的Comet Lake-S被虐的不要不要,但換到10nm的Tiger Lake表現果然表現不俗,即便是對手旗艦級的Ryzen 9 5900HX還是略輸i7-11370H,但在多核成績上就差了很一大截,畢竟這兩顆Intel處理器皆只有4C/8T,而對手光Ryzen 5 5600H就有6C/12T,Ryzen 9 5900HX更是8C/16T,這樣越級打怪不輸才奇怪XD! 從這次曝光消息可以看到,Intel這牙膏真的擠了不少,擺脫掉萬年14nm後,實力還是不容質疑,AMD想要照樣輾壓過去看來還是有些困難,而這兩顆Tiger Lake雖然只有4C/8T,在多核無法跟這次的對手比較,不過未來想必是一定會有8C/16T的高階版本(不然電競筆電怎麼辦XD!),小編相當期待未來兩方高階版本處理器的比拚!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Sony:將翻拍10款PlayStation遊戲IP成電視劇與電影!玩家們想看哪部?
關於遊戲IP改編成真人電視劇或是真人電影這件事,是眾多影視製作公司一向汲汲營營的領域,但這其實十分考驗製作公司,如何在原有的劇本上,小心謹慎地加上適合劇本演出的情節,畢竟玩過改編前原作的玩家們不知凡幾,一個不小心,毀了經典還好說,但慘受粉絲攻擊之後,票房及收視率慘淡,連成本都收不回來,那才是製作公司最頭痛的地方。 近年來最著名且名利雙收的IP改編,應該就是那部《獵魔士》了(由CDPR的《巫師》系列所改編,但《巫師》又改編自同名小說),雖然還是有忠實粉絲稍微不滿足劇本發展,但基於沒玩過遊戲的觀眾而言,《獵魔士》的改編如此受到全球歡迎,已經算得上是十分優質的傑作了。 Sony在2019年5月20日時,不把遊戲IP改編許可放給製作公司,自行成立了PlayStation Productions,將PS平台上的獨佔遊戲改編給收入囊中,然而Sony的首席CEO-Tony Vinciquerra在接受CNBC採訪時,透漏了Sony正在基於PlayStation上的遊戲IP改編製作多達3部電影及7部電視劇,目前已知的是《秘境探險》將改編成電影,並由小蜘蛛-湯姆霍蘭德主演,預計於2021年7月上映;而《最後生還者》還在遊戲創作者Neil Druckman及知名編劇兼電影導演Craig Mazin手中孵化劇本中。 但其餘2部電影及6部電視劇呢?Sony口風實在太緊,什麼消息都還沒放出。 那小編這邊就來不負責任的猜測一下,順便許願(誤)。 在西方人眼中,日本武士一直都是非常神秘且獨特的文化,又有類似騎士精神的武士道文化,加上以武士刀砍殺時所呈現的優美弧線,比方說知名電影導演-昆汀塔倫提諾,在《黑色追緝令》中,就讓布魯斯威利捨棄了獵槍,用一把武士刀救出了黑幫老大,甚至是《追殺比爾》三部曲,將西方人眼中的武士刀對決呈現得淋漓盡致。 但日本文化、歷史、武士這三個元素加起來之後,至今非日本人拍得的武士電影,只看得到《末代武士》一部作品呈現,小編認為這兩部作品,或許改編成電影會比較好,想必在選角以及劇本上,就會受到極大考驗,除非能和NHK合作,製作成大河劇,那麼電視劇的選項將會比電影來得更好。(但想想殺神基哥主演的那部浪人47……真是不忍吐槽) AI人工智慧的科幻題材一直都是相當受歡迎的題材,不僅表達了人類對未來的想像,還有未雨綢繆的深刻反思,然而《底特律:變人》則也是部AI智慧下產生人工意識的仿生人故事,電影式互動的遊戲模式,以及難以抉擇的各類劇情走向選擇,這些令人糾結的抉擇時時刻刻都在上演,踏錯一步就會影響劇情走向,就彷彿我們真實的人生一般,然而這整部作品,最終還是回歸到探討人性上,假設翻拍的話,以電視劇模式,將會比較適合其發人深省的劇本發展。 本作和以往的希臘神話不同,以北歐神話為核心,但無論是哪種神話,這種傳說在人類文化中都影響深遠,其神秘感與故事性一直深深吸引著世上的人們,而《戰神》系列,簡單來說就是克雷多斯的弒神之旅,以人為本的理念一直壟罩著這整款遊戲。 假設參考《獵魔士》影集的話,戰神的翻拍方式也可以劇集方式呈現,除了敘述了能夠神話中的各種傳說外,還能一步步帶領觀眾思考自中世紀以降,天賦人權、一直到近代的人本主義,將以人為中心的思想,以一刀刀砍殺、與希臘或北歐眾神的斡旋,當然後來也成為父親的克雷多斯,其心境轉折與劇本走向,或許也將成為觀眾思考佛洛伊德的伊底帕斯情節等心理學理論的好方向。 更甚的是,如今超級英雄當道,《戰神》系列或許也能演變成PlayStation宇宙至關重要的一步。 不知道玩家們還記不記得那部融合了吸血鬼、狼人、狩魔獵人、吸血殭屍、科學怪人等元素的奇幻大熔爐電影《凡赫辛》,剛好《血源詛咒》的劇情設定上一部份源自於《德古拉》,調性黑暗且陰鬱,而製作人宮崎英高又喜歡克蘇魯神話,洛夫克拉夫特的這一系列恐怖小說的風潮始終沒退燒過,再加上「怪獸瘟疫」的劇情發展,不免有種中世紀時黑死病大流傳的既視感,當時的瘟疫醫生那烏鴉面具也成了次文化中非常熱門的元素,從《血源詛咒》的各種細節來看,也能發現遊戲裡揉和了許多世界神秘傳說,《凡赫辛》似乎可以成為很好的借鑑。 不過拍成電視劇好像也可行,逢今年Covid-19大流行,人類對病症的無奈與恐懼,血療與獵殺之夜的種種情節元素,勾起觀眾們心底的恐懼,相信改編成電視劇的話,將能十足地吸引到觀眾的目光。 舉凡哥吉拉、金剛、環太平洋等怪獸電影,雖說都是災難情節,但一直都是男性玩家們的浪漫幻想,而食人巨鷹TRICO的劇情主要環繞在主角與異獸之間於一個未知的世界所展開,無論是TRICO還是險惡至極的廢墟世界,都是投射自人類對於未知的恐懼、疑惑、好奇等等情緒波動,而主角與食人巨鷹 TRICO之間的互動,從一開始的互相排斥到互相扶持,也成了一大劇情線,依照遊戲長度來說,算是一款小品,但假設翻拍成電影,也許能成為怪獸與災難電影中一枝獨秀,相當特別的電影,不由得讓人聯想起那守護人類的蝶龍摩斯拉。 但猜了這麼多,在技術上的執行,勢必還是會有製作公司的多方考慮,我們只能期待越來越多好遊戲能夠以不一樣的面目呈現在各位玩家眼前,至於我們台灣的自製遊戲中也有《返校》這樣的傑出作品,翻拍成了電影,如今也已翻拍成電視劇,並正熱烈上映中,不曉得玩家們還想看到哪些作品翻拍成電影或電視劇呢?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240Hz極速IPS、Intel 10代與RTX 2070加持,MSI GE66 Raider Dragonshield Limited Edition宇宙龍盾戰艦正式降臨!
一提到電競筆電,第一個想到的品牌就會是MSI,在電競領域用心耕耘多年後,旗下電競筆電陣營可以說是相當壯大,從旗艦級的GT系列到輕薄高效的戰鬥GL系列,都是備受玩家們青睞的產品,更常常推出許多特別限定版本,展現MSI獨樹一幟的風格。 這次小編入手的就是由設計大師加持的版本:MSI GE66 Raider Dragonshield Limited Edition宇宙龍盾限定版。 第一眼看到這款筆電時,小編的確為之眼睛一亮,有別於一般常見的筆電外觀設計,這款限定版可是出自大師之手。 事實上,早在今年的CES大展上,MSI就展出了多款全新電競筆電,還找來曾為星際大戰、變形金剛、鋼鐵人等多部好萊塢電影,設計科幻場景中的太空船、車輛、機器人等模型的美國數位藝術家Colie Wertz打造了專屬於MSI的龍盾戰艦,更將代表戰艦的核心概念套用在全新的GE66 Raider上,於是MSI GE66 Raider Dragonshield Limited Edition就此著陸! 說太多也沒有實際看機器來的吸引人,這款MSI GE66 Raider宇宙龍盾限定版的戰力可以說是相當強大,不但最高搭載了Intel最新第10代處理器i9-10980HK、NVIDIA GeForce RTX2080 SUPER Max-Q 8GB GDDR6顯示卡,更搭配高達240Hz螢幕更新率的極速IPS面板螢幕,就是要提供玩家最佳的遊戲體驗! 那就跟著小編腳步,來開箱吧! 既然是限定特別版本,外盒當然也是特別重新設計過,MSI GE66 Raider宇宙龍盾限定版外盒同樣以龍盾戰艦為基礎來設計,可以看到MSI GE66 Raider宇宙龍盾限定版筆電就隱身在戰艦之中,代表著龍盾戰艦的核心。 MSI GE66 Raider宇宙龍盾限定版與GE66 Raider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整體是由美國數位藝術家Colie Wertz設計的龍盾戰艦外型,在螢幕上蓋的部份,印著斗大的龍盾Logo,並在右側也印上GE66的型號,採用充滿科幻風格的戰艦外殼紋路設計,搭配橘黑金屬質感,彷彿置身於戰艦之中。 這艘戰艦除了帥氣的造型外,也提供玩家豐富的I/O配置,提供1組RJ45、SD(XC/HC)讀卡機、HDMI、Mini-DisplayPort、3.5mm耳機孔、三組Type-A USB3.2(兩組Gen1、一組Gen2)、兩組Type-C(USB3.2 Gen2/DP與Gen2x2)遍布於機身左、右、後方,做好隨時開戰準備! MSI GE66 Raider宇宙龍盾限定版搭載15.6吋IPS極速電競面板,小編手上這台為Full HD解析度配上240Hz螢幕更新率的版本,加上左右兩側5mm的窄邊框與82%螢幕占比,提供玩家最順暢、沉浸的視覺體驗。 整體鍵盤框架區一樣擁有戰艦外殼紋路設計,並在右側標上GE66型號,呼應外蓋的設計風格,與SteelSeries合作設計的孤島式鍵盤,提供單點RGB背光設計,配上位於機身前端掌托處橫幅的Mystic Light bar RGB燈條,為戰艦點綴耀眼的色彩。 擁有強大的性能,就勢必就需要強大的冷卻效能來搭配,MSI GE66 Raider宇宙龍盾限定版搭載MSI最新雙散熱模組Cooler Boost 5,用上6組熱導管,加上4向散熱氣流設計,為戰艦提供最好的冷卻效能。 對於許多玩家來說,在遊玩即時對戰遊戲時,最怕的就是被網路Gank,MSI GE66 Raider宇宙龍盾限定版搭載Killer E3100有線網路,以及Killer Wi-Fi 6 AX1650網卡,形成支援Killer Doubleshot Pro功能,透過Killer Control Center可以來管理網路使用的優先順序,避免遊戲過程受到其他程式影響而產生Lag。 Killer Wi-Fi 6 AX1650i(Intel Wi-Fi 6 AX201)無線網路的部分,支援KILLER XTEND,自動延伸網路範圍並在網路重度使用時排列優先順序,搭上最新採用802.11ax標準的Wi-Fi 6,即便在無線連網的狀態下也能擁有最好的連線品質。 MSI GE66 Raider宇宙龍盾限定版戰艦的專屬配件也重新特別設計過,橘黑色USB有線滑鼠搭上蜂巢式孔洞,與戰艦本體一致,就像是台小戰艦般,並附上超寬滑鼠墊,讓這部小戰艦能自由在宇宙穿梭翱翔。 除了專屬配件之外,MSI GE66 Raider宇宙龍盾限定版更附上龍盾戰艦本尊模型,橘黑色的機殼留著多次冒險下的戰損痕跡,整體精緻度完全不輸市面上的太空船模型,相當值得收藏! 介紹了如此多強大火力裝備,實際到底有多強大呢?那麼就讓這艘戰艦實戰測試吧!小編這邊用了一些常規測試程式與遊戲來看看這艘戰艦的效能。 先用CPU-Z、GPU-Z來看一下規格資訊,可以看到小編手上這台MSI GE66 Raider宇宙龍盾限定版搭載的是Intel Core i7-10875H、NVIDIA RTX 2070 8GB並搭配了三星顆粒的16GB DDR4-3200記憶體(8GBx2),主機板則是Intel HM470晶片組。 再來直接從CPU-Z的Bench測試可以發現這顆8C/16T的Intel Core i7-10875H在單核心得到了532.1分,而在多核心的部分得到了5080.6分,這分數超越了10C/20T i7-6950X的430分單核成績,也略勝對手4800H(約510分),另外在CINEBENCH上也有10,030pts破萬的多核跑分,硬是比前代i9-9880H再高出約1000分,性能相當強勁。 再來利用AIDA64來檢測一下記憶體效能,在DDR4-3200的加持下,從Cache & Memory的測試上可以看到讀/寫/複製的表現為42751/45426/39298 MB/s,對於遊戲體驗來說相當夠用。 硬碟的部分小編透過CrystalDiskInfo可以看到MSI GE66 Raider宇宙龍盾限定版搭載的是WD SN730,容量為1TB並支援PCIe 3.0通道、符合NVMe 1.3標準,實際透過CrystalDiskMark驗證可以看到讀寫來到3401.06/3104.78 MB/s,突破三千的超高速讀寫效能,大幅減少遊戲讀取時間。 接著就用3DMark與PCMark 10來進行各項測試吧!在3DMark的Time Spy上得到了7,940,這個分數直接將對手AMD Radeon RX 5600M狠狠甩在後頭(約6600分),而Time Spy Extreme也得到了3,705分,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與Fire Strike Ultra也得到了17,708/9,185/4,808分,另外在PCMark 10上也得到了6,992分的成績。 實際在遊戲上測試,小編這邊使用近日較熱門的《Dirt 5》、《刺客教條:維京紀元》、《看門狗:自由軍團》與《虹彩六號:圍攻行動》來測試,可以看到在《Dirt 5》畫質設定開到Ultra High還有44.7 FPS的成績,開到Medium後就提升到88.8 FPS,而在《刺客教條:維京紀元》中,即便在極高畫質也保持平均61 FPS的成績,《看門狗:自由軍團》在最高畫質有57 FPS的水準,另外在許多玩家喜愛的《虹彩六號:圍攻行動》上,中階畫質有高達288 FPS的亮眼成績,即便開到超高畫質,還是依然有258 FPS的極致表現! 下面小編也做了截圖,玩家們可以透過截圖看各部詳細數據。 雖然戰艦主打電競需求,不過在這樣的強大性能下,也相當符合一些創作者們的需求,實際透過測試可以看到,MSI GE66 Raider宇宙龍盾限定版在X264測試中得到了49.4 FPS,X265的1080P、4K測試中分別得到了46.459/11.95FPS,算是還不錯的分數,而在Premiere Pro與Photoshop測試中更是得到了相當不錯的640/956.4分,對整體要剪片、修圖上是沒有問題的! 強大的硬體效能更需要強大的軟體作搭配,MSI GE66 Raider宇宙龍盾限定版內建了DRAGON CENTER、SteelSeries Engine 3、MSI True Color、MSI APP Player、Nahimic 3等多款便利軟體可使用,不管是效能、視覺、聽覺,都可再透過軟體來設定。 經過一輪開箱後,只能說小編深深被這艘宇宙龍盾給吸引,不僅是擁有科幻的機殼與高調的RGB燈效,內在更是火力滿滿,不但完全滿足了遊戲上的需求,240Hz的極速IPS面板更是電競筆電中少有的裝備,甚至對於一般創作也有很好的表現,這次的宇宙龍盾禮盒所附上的配備更是誠意滿滿,整體不但實用還相當具有收藏價值! 另外對於有更多需求的高階玩家們,MSI GE66 Raider宇宙龍盾限定版的戰力還不只如此,透過選配方式最高可以選到Intel第10代i9處理器搭NVIDIA GEFORCE RTX 2080 SUPER Max-Q並配上240Hz的極速IPS面板的規格,可以說是目前地表最強的組合,還在猶豫要選擇哪一台電競筆電嗎?MSI GE66 Raider宇宙龍盾限定版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UqJDxNFtek&feature=youtu.be&ab_channel=PCDIY%21online ▲MSI GE66 Raider Dragonshield Limited Edition 宇宙龍盾限定版 極速開箱影片(By PCDIY!) 公司名稱:微星科技 官方網站: 連絡電話:0800-018880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TEAMGROUP CX2 512GB/EX2 512GB實測開箱,SATA 6Gb/s高效能固態硬碟重裝上陣!
在先前的2020十銓科技新品線上發表會中,除了揭露T-CREATE新品牌之外,TEAMGROUP系列產品中對未來展望的部分也正式宣告將會推出2款全新設計的2.5吋SSD:CX、EX系列,以定位來標示命名的Classic CX與Elite EX從字面上不難理解其用途設計,目前Classic CX系列推出有CX1與CX2、Elite EX系列則是推出EX2,另外,針對大容量定位的還有QX系列,具備15.3 TB的超大海量儲存空間,提供玩家可以儲存大量資料又兼具速度效能的好選擇。 這次小編入手的是其中的CX2與EX2這兩款版本,到底2.5吋的SSD還可以提供玩家怎樣的運用空間呢?咱們就來開開箱、看效能囉! 有別於以往TEAMGROUP推出的2.5吋SSD包裝與設計風格,新系列的設計除了改採紙盒包裝增加質感之外,也讓整體的2.5吋SSD風格做了統一性,並且以顏色色調來區分,CX Classic系列採用綠色系、EX Elite系列則是藍色調,提供讓玩家可以一眼辨識的選擇(跟大家熟悉的綠標、藍標概念相同),另外,彩盒背面的部分則是採簍空方式,讓消費者可以直接看到SSD的規格標示貼紙資料,包括型號與容量、安規認證、SATA 6Gb與台灣製造等等。 以綠色系作為CX Classic系列的代表色,除了強調在定位上是玩家裝機升級必備的SSD之外,大容量也是這款SSD的特色,有別於CX1的容量設計從240GB/480GB/960GB的提供,CX2則是提供玩家從256GB/512GB/1TB/2TB的更大容量,除了作為取代舊有的傳統硬碟之外,透過採用先進的SLC Caching技術與ECC除錯功能也能讓效能更加提升,加上具備耐震防摔設計,玩家使用上可以更加安心。 下面就來瞧瞧CX2的本體樣貌吧! 採用藍色調風格的EX Elite系列也是2.5吋SSD的熱門產品,這款EX2算是由先前的GX2進化而來,定位在進階版的2.5吋SSD產品線中,也代表EX2擁有更高讀寫速度的特點,同樣採用了SLC Caching技術可加快效能表現外,透過SSD優化指令也能讓這款EX2的使用壽命更加延長與可靠,除了採用3D NAND讓讀寫效能可以更強悍之外,讀寫速讀達550MB/s、520MB/s,即使是小檔案也能保持高效率運作,EX2直接從512GB起跳,提供玩家512GB/1TB/2TB等三種容量選擇。 同樣的先來看一下EX2的本體樣貌吧! 相比較前面的CX2本體外觀,是不是除了色系分別之外,其實整體的風格是相當統一性呢!小編也提供CX2與EX2的規格比較表,有興趣比對的玩家可以自行參考看看。 有別於傳統HDD的慢速讀寫,SSD的高速讀寫特色顯然就鮮明許多,除了可以提供玩家更優異的效能表現外,耐震抗摔的特質也是有別於傳統硬碟的一大特點,這裡小編也透過實際測試來檢視一下這兩款CX2、EX2 SSD的真實效能表現,手上的兩款都是512GB容量,根據官方數據,CX2 512GB為530/470 MB/s讀寫速度、EX2 512GB則是540/520 MB/s讀寫速度,那就來瞧瞧是否在實際測試上能夠有更高的數據出現。 以下為此次測試平台— CPU:Intel Core i9 9900K 主機板:ASUS ROG MAXIMUS XI FORMULA 顯示卡:NVIDIA RTX 2060 FE創始版 先透過CrystalDiskInfo來看一下這兩款SSD的資料,後面就透過CrystalDiskMark以及TxBEHCH來驗證一下讀寫速度囉! 從測試結果中可以看到在CrystalDiskMark中測得的讀寫成績分別是557.01/518.60 MB/s(EX2)與558.56/513.36 MB/s(CX2),在IOPS中則是達到658K/760K(EX2)與537K/769K(CX2)。 另外在TxBENCH的讀寫速度則是557.103/518.509 MB/s(EX2)與557.583/512.004 MB/s(CX2),基本上透過這兩項測試軟體的實測,可以發現到兩款版本的差異性極低,尤其是在讀取的部分,都已經達到將近560MB/s的高峰值,就算是寫入速度也都有拉到幾乎至少都510MB/s以上,以一般消費者的使用需求來說,應該都能應付自如才是。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Jvi7yl0mfk&feature=youtu.be ▲EX2 SSD官方影片 相較於傳統硬碟來說,SSD的出現的確讓原本的讀寫瓶頸得到解放,而隨著SSD的普及化以及容量的大幅提升下,單是一顆CX2或是EX2的2TB容量就足以將像磚頭般重的傳統硬碟給直接擊沉,更不用說以現在的SSD價格不斷下滑之下,玩家越來越可以用更低的預算入手更高容量的儲存裝置是一件令人感到高興的事,TEAMGROUP十銓科技在除了推出全新品牌T-CREATE之外,也對2.5吋的SSD做了一番升級,對於一些還在使用老電腦(無M.2插槽)的玩家來說,顯然有了更多在儲存容量上的提升機會與選擇。 如果正好想替自己的電腦升級,不論是PC桌機或是筆電,CX2或EX2都會是好選擇之一,要是打算做為替換傳統HDD作為儲存空間使用,當然建議直接入手2TB版本,除了無需等待過久的檔案搬移時間之外,即便隨時存取也能快速達成,還不趁著過年更換一波! 廠商名稱:TEAMGROUP十銓科技 官網產品頁: 廠商電話:02 8226 5000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不開玩笑!肯德基遊戲主機KFConsole登場,支援光追、4K 240Hz輸出,還能幫你暖「雞」!
說到炸雞(或者是蛋塔XD!),家喻戶曉的肯德基爺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甚至可以說是速食業者的代表之一,不過這家知名速食品牌除了炸雞以外,在近年來也跨足了許多領域,尤其在遊戲、電競領域上更是積極,在前幾年不僅推出了VR炸雞訓練遊戲、KFC戀愛遊戲,還成立了KFC Gaming,宣示進軍電競遊戲領域的決心。 而在今年,玩家們最期待的大事之一就是次世代家用遊戲主機PlayStation 5與Xbox Series X/S上市,但誰也沒想到速食業大佬肯德基居然也要加入這場家機戰局,在年中宣布要推出名為KFConsole的遊戲主機,並釋出了產品概念圖。 據當時官方宣稱,KFConsole除了擁有4K 120FPS的顯示效能外,還內建一個烤箱,讓玩家可以邊打遊戲邊烤雞來吃,雖然有很多讓人疑惑與吐槽的地方,不過這個想法確實創造了一波話題。 原本以為是開玩笑的設計,但是從現在的時間點來看,肯德基這回是相當認真的,雖然在先前稍微延期了一陣子(原本11/12發布),但近日官方已經正式公布了實機產品圖以及相關規格,果然沒黃牛、這次玩真的!那小編就趕緊帶大家來看看這台KFConsole遊戲主「雞」的真面目吧! KFConsole機殼是與Cooler Master合作打造,整體看似與當初的概念機相差不大,雖然取消了下方光碟機,外觀上也圓潤了些,但依然維持了黑色炸雞桶(其實也蠻像氣炸鍋XD)的造型,並搭配上紅色燈效作為點綴。(有種下方是加熱、起火的Fu~) 而概念機最大特色的烤箱概念也沒有取消,在中間KFConsole Logo的區域為暖「雞」室,據Cooler Master宣稱KFConsole使用了名為Chicken Chamber的專利,利用機箱內的熱流來幫雞肉保溫,讓玩家在休息中依然能享受溫暖、美味的炸雞(那這樣是不是代表效能開越高,炸雞越溫暖呢XD?!) 除了暖雞功能,也別忘了它的本體是一台「遊戲主機」(不是全家餐炸雞桶XD),KFConsole底部搭載了Intel NUC 9 Extreme與ASUS顯示卡,儲存空間使用了兩個Seagate BarraCuda 1TB SSD。(披著雞皮的Intel小主機??? 哈) 雖然還未透漏更詳細的規格,不過據官方表示KFConsole支援4K 240Hz輸出、VR以及光追來看,這張ASUS顯示卡可能為NVIDIA RTX系列,再透過圖片中搭載DVI槽的顯示卡來推測,相當大機率是Turing架構的RTX 20系列(目前上市的30系列皆已取消DVI槽)。 整體看下來,KFConsole嚴格來說就是一台有暖雞功能的NUC,系統也很有可能搭載Windows 10(即便不是,要灌成Windows 10也不難),畢竟在軟體開發上還需要遊戲廠商配合,可以說是相當不容易。 小編個人覺得比較可惜的就是烤箱改成暖雞室(果然要做成烤箱難度還是太高了XD!),而且容量看起來也不大(從圖片目測可能最多只能塞兩隻雞腿),即便如此,還是很想體驗Chicken Chamber的暖雞效果,能一邊打電動一邊吃溫暖的炸雞,真的是一種享受,期待KFConsole早日上市!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試圖衝出BUG喪屍群,2020年遊戲救世主最後的挽留?!CDPR宣布《電馭叛客2077》已賣破1300萬套!
即使因為滿山滿谷的Bug,進而遭遇退款風波、以及股市暴跌,但根據CD Projekt Red最新發布的新聞稿,截至2020年12月20日,《電馭叛客2077》已經賣出了1300萬套。 相信各位玩家對在一個被喪屍群包圍的末日世界中生存下去的情節再熟悉不過,無論是遊戲還是影集,都能引起全球激烈反響,而如今的CD Projekt Red的《電馭叛客2077》就像是在打一場生存類的FPS遊戲、或是像正在上演一部更新一季的《陰屍路》。 2020年的Covid-19疫情大爆發,大環境之下,世界上每個人都充滿不安與憂慮,而那款可以說是今年遊戲界救世主的《電馭叛客2077》,在說要起義了好幾次之後,雖每每跳票,但依然贏得玩家們的信心。 然而在千呼萬喚、眾玩家的引頸期盼之下,《電馭叛客2077》總算在2020/12/10日上市,拿起信玄V型衝鋒槍登高一呼,想要帶領玩家們衝出這個猶如末日般的困境,可是裝好了子彈、背好了醫療包,但攜帶最多就是這樣,因為存檔不能超過8MB,不然崩潰的就是這名救世主。 突圍的準備總算完成,《電馭叛客2077》提槍開始狂奔之後,面對的卻不是疫情壟罩世界的悲傷氣氛,竟然卻是滿山滿谷的破圖、人物不規則行動等等猶如喪屍般的BUG,眼見玩家們在屍群中哀鴻遍野,等不到救世主,CD Projekt Red手忙腳亂,推出了好幾個更新檔,試圖挽救正被喪屍咬住脖子的玩家們,可卻為時已晚,玩家們感受到絕望,刪遊戲的刪遊戲、退款的退款、甚至更激進的是,遭受BUG喪失群攻擊的玩家們在末日之後的Cyberpunk風格中的夜城牆上,噴上了CyberBUG 2077的辱罵字眼,在股市上也是直線型一落千丈,止不住滑落的勢頭,股東們與投資者們漸漸失去信心,與兩大軍火供應商Sony、Microsoft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微妙。 不過,令人茫然的卻是,在這款衝殺BUG喪屍群的FPS遊戲中,即使子彈缺失、衝鋒槍走火、遺漏許多拯救據點、話再說重點,甚至就是個半吊子成品救世主的《電馭叛客2077》,竟然還在中場換關的計分點,獲得了超過1300萬點的分數。 為了挽回離去的玩家與股東,CD Projekt Red發布了這可圈可點的銷售數字1300萬,依照電子遊戲銷量排行榜來看,僅僅銷售兩周的《電馭叛客2077》,竟然已緊緊追在發售了30年、銷量超過1500萬的音速小子後面。 但《電馭叛客2077》此番光景,不由得讓人聯想到2012年那款讓玩家們等了10年的《暗黑破壞神III》,毀滅性的遊戲難度、以及崩毀的戰利品系統、拍賣場設施等等,已成了跌落神壇四個字的最佳標竿,如今《電馭叛客2077》急急推出眾多更新檔試圖挽救,身為玩家,雖然嘴上罵歸罵、嘲諷歸嘲諷,其實心底還是希望喜歡的遊戲越來越好,而不是越來越糟,否則也不會在短短2周內就賣出1300萬套了。 然而,我們可以發現,越來越多遊戲,在還沒完善、還沒做好優化,就直接推出水面,打算讓趁著勢頭與名氣,想讓玩家們買單,甚至把玩家當成白老鼠,進行一連串不收錢的Beta測試,讓玩家們抓出各種BUG,在上市之後再推出各種更新檔。而《電馭叛客2077》此番事件,無論是BUG喪屍群導致喪失玩家與股東的信心,或許將成各家遊戲公司的借鏡之外,各位玩家們也許該反思一下自身的行為,假設一套被罵成半成品的遊戲仍然能夠賣破1300萬套,這不是告訴遊戲公司,你們做得再爛,我們都會摸摸鼻子好香好香的買單,這樣如此惡劣的惡性循環,對於「電子遊戲」這種幾乎是立基於幻想之下的浪漫產物,絕對不是好事。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這顆「火箭」的威力不太樂觀,Intel Core i9-11900 Rocket Lake-S處理器時脈、功耗測試洩漏
幾天前才有網友爆料了Intel 11代處理器Rocket Lake-S的,基本上已經可以確定這號稱最後的14nm製程處理器,在整體核心配置最高將只會是8C/16T,而不再有像現今的10代處理器一樣有最高10C/20T的版本,如今除了核心之外和CPU-Z的跑分外,連處理器的時脈和功耗也都外洩了。 不久前有中國網友宣稱拿到了11代的Core i9-11900處理器(非K版)的工程樣品,並且使用同樣尚未發表的B560主機板。從CPU-Z的資料來看,這顆處理器採8C/16T的配置,但基礎時脈居然僅有1.8GHz,全核心增強時脈為3.8 GHz,並在測試中發現單核心的增強時脈可以達到4.4GHz。 不過就成績來看,CPU-Z的單核成績只可達到590分,完全不如AMD Ryzen 5000系列動輒600分以上表現,然而更慘的是多核成績僅有5,423分,別說AMD了,連自家兩年前的Corei9-9900K都比不過,這表現實在是不太妙啊。 最後,網友也提及了處理器的功耗表現,這顆宣稱是Core i9-11900的處理器在AIDA64下進行燒機時,最大功耗來到123W,如果換成AVX512更進一步去壓榨的話,則能達到161W,溫度更是飆到攝氏94度。 整體來說,這顆處理器在效能表現上真的非常的奇妙,單核表現和自家的歷代相比雖有提升,但多核卻是開倒車,Intel究竟葫蘆裡在賣什麼藥,莫非真的是要貫徹自家宣傳的「多核無用論」(但又沒贏AMD…)?!關於「最終」的一切,可能就等到明年的CES展上才能見真章囉!(各位玩家板凳、牙刷準備好)。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